□袁靜
\r\n
近年來,全球氣候異常多變,極端災害天氣頻發。今年長江流域高溫少雨,我市出現嚴重干旱災害。過去只有旱區抗旱,現在常常出現“汛期抗旱”“豐水區抗旱”現象,這必將給我市各級黨員干部帶來新的“烤”驗。對此,我們要在尊重自然規律的基礎上,發揮主觀能動性,打好抗旱“主動仗”,力爭把群眾的旱災損失壓縮到最低。
\r\n
打好抗旱“主動仗”,首先要切實提高思想認識。益陽市是“魚米之鄉”,是傳統的國家糧食主產區,“端牢中國人的飯碗”是我們的使命,抗旱保產保農產品供給的任務十分繁重,淹不起、旱不得。要站在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提供強有力保障的政治高度,進一步明確我市各級黨員干部工作站位。
\r\n
打好抗旱“主動仗”,其次要突出發揮好基層黨員干部的擔當作為。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要靠前指揮,當好“司令員”;要出主意想辦法,干好“參謀長”;要確保防旱抗旱物質的供應,做好“后勤官”。團結帶領廣大干群針對各自轄區內防旱抗旱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迅速反應、有效應對,增強主動性、掌握主動權、打好一場既利當前、又謀長遠的抗旱“主動仗”。
\r\n
打好抗旱“主動仗”,要做好節水用水管水。面對當前的特大旱情,各級黨員干部要進一步加強對干旱的科學研究和抗旱工程的持續性建設,不僅要打贏當下抗旱這場硬仗,更要善于從抗大旱中學習和總結,以“吃一塹、長一智”的心態,以“等不得、慢不得”的緊迫感,改善、提升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和農村農田節水灌溉基礎設施,把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做扎實、做到位。
\r\n
科學抗旱,應當在統籌上做足功夫。氣象部門及時預警、水利部門精細調度、農業農村部門多措并舉,加強雨情、水情、墑情信息監測和旱情信息統計,加強江河湖庫水量綜合調配、湖庫閘站聯合調度,加強協同聯動,做好科學規劃,優化配置相關應急資源和力量,在高效協同中形成抗旱工作合力。及時摸清旱情信息,才能打好施策“組合拳”,全面提升抗旱減災應急能力。尤其要做好以下兩方面的工作。
\r\n
一是要持續抓好水利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維護。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大對高標準農田建設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投資力度,節水用水設施體系進一步完善。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村組一級農田水利設施管護仍存在困難。遇到氣象災害,還無法充分擔負起農田水利保障的重任。因此,還應建設并維護好農田水利設施“最后一公里”,通過市場化等手段提高小微型農田水利設施管護效果。同時,充分啟動和利用各類抗旱水利設施,搶抓時機開展人工增雨,抓緊緩解旱情。
\r\n
二是要將每一滴水用在“刀刃”上。在確保居民飲用水的前提下,要把農田灌溉擺在最突出的位置。從現實中看,農村受災最嚴重的地區主要集中在灌區末端、丘陵崗地和“望天田”,越是這種地區,越要查水情、算好水賬,做好水的調度和管理。比如,人和作物每日需要多少水,山塘里還剩多少水,能供使用多久,可以從哪里開辟新水源。針對不同的旱情,各地各部門要有相應的應急保供水方案,要告別粗放式管理,做到精細化服務,關鍵是要做到“一村一策、一庫一策”。
------------------------------------------------------------------------------------------------------------------------------------------------------------------------------------------------------
益陽廣播電視在線版權與免費聲明
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湖南省益陽市廣播電視臺"、"益陽廣播電視在線"、"益陽電視新聞網"的所有作品(如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益陽廣播電視在線,任何媒體、網站或 未經本網書面協議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
②本網書面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益陽廣播電視在線",違者追究責任
③本網轉帖的文章均轉載自國家的正規網站,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跟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④如本網轉載稿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及時和我們聯系。新聞糾錯:80085816@qq.com
------------------------------------------------------------------------------------------------------------------------------------------------------------------------------------------------------